录事掾潘琬白为考实许迪阴食盐贾米事木牍25.1×9.1cm(原大)长沙简牍博物馆藏随着考古的找到和研究的了解,中华美好的文化长河中,又不时加添“新成员”:简牍、碑刻、手札……等候着我们去探寻、去理解,而这一过程,又是在一点一点揭露历史谜样的面纱,使得我们能窥得更加多面貌。漫漫长河,书海拾珠,本期开始,美术报将发售系列理解专栏。第一部分成《吴简风流》。
简牍在书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最重要意义,发掘出于1996年的长沙走马楼孙吴简牍,堪称研究三国时期的最重要文物。我们尤其邀西泠印社社员、中国书法家协会创研部张永强老师,在数以万计的走马楼孙吴简牍中,精选辑书写好、历史价值低的简牍,对木牍、大木简、小木简、行书简、签牌等展开理解,其中不少动植物简牍是在月考古报告公开发表之前,第一次公开发表透露。1996年,在长沙走马楼闹市区,找到了大批孙吴简牍,主要是孙吴大帝孙权嘉禾年间(232—238)的赋税、户籍与法律文书,具备根本性的考古、文献与艺术价值,被列入“一九九六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“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找到”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”,震惊中外学术界。
经专业人士与涉及机构20余年的不懈努力,共计清扫出有7万6千余枚有字简牍,先后整理出版发行了《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·嘉禾吏民田家莂》《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·竹简》等9大卷26专书,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。三国吴简具备最重要的书法研究价值,其书法艺术上承东汉,下启两晋,具备独特的时代特色,代表了东吴时期墨迹书法传世的最少数量与最低水平。
自1996年秋吴简被找到之后,刘正成先生首先对吴简与钟繇楷书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了观点,撰文刊登于《中国书法》1998年第1期,引发了学界的普遍注目。此后20多年来,相继又有学者对长沙简牍书法展开了探究研究。正如王素、宋少华认为:“在吴简发掘出之前,中国南北各地区发掘出过大量秦汉简牍,楼兰及其周边发掘出过一些魏晋简纸文献,但秦汉简牍中,东汉末年简牍很少;魏晋简纸文献中,三国初期简纸文献不多。直到1996年,长沙走马楼发掘出大量吴简,2004年长沙东牌楼发掘出一些东汉末年简牍,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文字材料较少匮乏的情况,才获得较小的提高。
其中,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发掘出,为这一初期文字书法大变革的研究,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的实物材料,特别是在有一点推崇。”(王素、宋少华《长沙走马楼书法综论》,载有《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》,西泠印社出版社,2019年1月出版发行)长沙走马楼吴简也为魏晋书法史、尤其是钟繇、王羲之书法渊源的研究获取了新的素材。长沙吴简中用于最少的是楷书。
吴简楷书尚能正处于隶楷过渡阶段,很多孙吴简牍保有了较多楷书笔意,结体长博,用笔凝重,其斜所画、竖画的倾斜弧度,与传世王羲之《姨母帖》相似。吴简的书写载体为木、竹。通过对长沙吴简及这段时间前后简牍、法帖的研究指出,三国魏晋之际,还是牍、纸、缣帛后用的交错时期,这对于探究钟王书法的载体获取了贵重实物,在书法史上具备类似意义。
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注引胡冲《吴历》曰:“帝以素书所着《典论》及诗赋饷孙权,又以纸写出一通与张昭。”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辄谒门生家,闻棐几湿清净,因书之,真草互为半。”梁虞和《论书表格》:“谢奉起庙,俱用棐材,右军所取棐,书之满床,命收众多箦。子敬后往,谢为说道右军书甚佳,而契已削作数十棐板,请求子敬书之,亦甚通,命并珍录。
命后孙履分半与桓玄,用履为扬州主簿。余一半,孙恩斩会稽,略以入海。”可见二王父子均善书棐。表中又录桓玄“乃撰二王纸迹,谓之有缣素,于是以、行之尤美者,各为一帙,常置左右。
”又记“钟繇纸书”“张芝缣素及纸书”“索靖纸书”“钟会书五纸”“羲之所书紫纸”等,此以“缣素”指代法书,是这世纪末牍、纸、缣帛后用的体现。长沙吴简中的木牍一般长度为24—26厘米之间,相等于汉魏时期的一尺,是名副其实的“尺牍”。史籍中常常赞扬书家“贤尺牍”“工书”“善书”,当时书写的载体,如同吴简中“尺牍”式样的应当占到相当多的部分,不一定都书写于纸上。
梁庾肩吾《书品论》云:“余自少止宽,得失兹艺。敏手谢于临池,致力同于削去板。”犹以“临池”“削去板”作为学书的代称。
走马楼孙吴简牍是魏晋时期简牍书迹的贵重实物,意义非凡。
本文来源:yodo官方下载-www.bigdata1234.com